藝術與建築

包浩斯 100 年

一個永恆的世紀

能夠像Bauhaus一樣引起巨大風潮的藝術運動實在不多;事實上,Bauhaus 這個詞已成為一個專稱、形容詞和無人不曉的名字;提及 Bauhaus 會讓人立即聯想到簡約方正的大樓和特殊字體的影像、大膽的建築美學和精簡的家具擺設,以及大量具備 Bauhaus 語言的眾多設計特色。眾多研究 Bauhaus 的藝術家中,最著名的是現代藝術之父 Wassily Kandinsky,他重新構想了新時代的繪畫,並創造了全新的視覺語言,重塑我們所認知的文化。Bauhaus 的著名建築師,例如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,更將影響力擴展至印度的昌迪加爾、芝加哥、特拉維夫等地,到了今天,從平裝家具到智能手機表現的極簡主義美學,都可以看到 Bauhaus 的痕跡。這場運動、這種思潮以及設計思維,具體描繪了「未來」兩個字。

成立於德國威瑪共和國年間(1919年-1933年)的 Bauhaus,旨在打破藝術與手工藝之間的屏障,建立一種烏托邦式的跨行業新美學觀念。實驗與研究的互相推動,加上實際結果以及廣泛觀點和回應的支持,Bauhaus 為 20 世紀餘下時間以至今天,寫下典範。踏入一百周年的今天,經過幾個年代,看到 Bauhaus 被嘲笑又同時受到仰望、被誤解、被排儕,並最終為主流社會全心全意接納,它的崇拜者和評論家,終能夠在一個世紀的影響和革新中,回顧這個風潮。在 Bauhaus 優雅而簡單的線條、及鮮明的白色外觀下,我們會發現一種真正的永恆;一種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永恆。

開端:從德式青年風到Bauhaus

儘管 Bauhaus 大膽創新並堅持開創全新模式,其血統和傳承卻有清晰的脈絡。Bauhaus 其中一位創辦人,普魯士建築師  Walter Gropius 認為,Bauhaus 就是平等看待技術知識和藝術能力,這種看法在被稱為德式青年風的新藝術運動中曾經出現;早於數十年前,更已在English Arts and Crafts萌芽。德式青年風以其年輕的方法,及以實用性為目的設計高級藝術品,都體現了 Bauhaus 的幾個核心宗旨。德式青年風藝術家以協作能力著名,從建築設計到舞台佈置、從廣告到傳統的畫布,都有他們的作品。

另一個促成 Bauhaus 成立的關鍵運動,就是維也納藝術工坊。聯合創始人 Josef Hoffmann 是奧地利陶瓷匠,以其標誌性的單色家品和偏離正軌的椅子設計而聞名,他的作品正示範了如何在高級藝術品、消費品和工業設計之間遊走,三者的界線不再像從前般不可動搖。如果有人正在尋覓 Bauhaus 的傳承軌跡,將能輕易地看到,他的才華和遠見正是創造 Bauhaus 及其美學的重要部份。

Hoffmann, Josef (1870-1956):liquor glass,Wiener Werkstätte,約 1911 年。MAK - Austrian Museum of Applied Arts, 維也納. 攝影:© Peter Kainz/MAK. 
建築
在德紹的 Bauhaus 建築,建築師 Walter Gropius。攝影:Glenn Garriock。 

將 Bauhaus 付諸實踐、成為事實上的建築物——而不僅僅是方向、概念或美學標準——是建築師 Gropius 與州政府聯合牽頭的市政項目結果。德紹市委託並為學校提供了土地:一個嶄新的方向、一個本地設計語言,以及一個新的藝術和卓越技術中心,顯然讓當地官員難以扺抗。

這所學校的成立目的,是徹底打破所有藝術戒條之間的界限,並衝擊將高級藝術與「手工藝」區分的頑固思想。Gropius 宣告成立的是「未來的新建築,它將統一所有戒條,並從一百萬工人的手中升為天堂,成為新信仰的明確象徵」。這個跨界別的概念,將人們帶往從前無法想像的地方。匈牙利藝術家和攝影師 Moholy-Nagy,就是一位具代表性的例子。作為其中一位 Bauhaus 最著名的同事,其作品以嶄新方式,將不受束縛及完全解放的攝影作品、傳統雕塑以及概念藝術,以超卓技術完美融合起來。

這所體現 Bauhaus 設計語言而聞名的現代主義建築,成功實現了 Gropius 的願景,直到現在我們仍然隨處可見這間「短命」學校的藝術遺產。的確,在超市裡、書籍封面、雜貨包裝、車廂設計、奢侈品牌、路標、廚具⋯⋯等等,都可以看到線條和色彩的大膽使用,以及 Bauhaus 與藝術家和版畫家如 Oskar Schlemmer 的聯繫;以 Bauhaus 精神為美學基礎的產品,實在是數之不盡。”

解構

Bauhaus 始終被這樣的信念驅動:為了使藝術蓬勃發展,精湛的技術必須處於核心地位。雖然支持這種信念的證據隨處可見,但在1930年代,這所學校卻因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的崛起而縮短了壽命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改變了 Bauhaus 意識形態的走向,卻絕對沒有減少其吸引力、影響力和劃分觀點的價值及能力。隨著 20 世紀一路走來,眾多藝術美學和建築設計,越發明顯地讓人聯想到 Bauhaus 激發公眾意識的舊作品,這種趨勢一直到 20 世紀末和 21 世紀始,絲毫不減。

Bauhaus 的永恆魅力主要催化劑之一,可能是它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,而不是歐洲的藝術和設計方向。諷刺的是,試圖在 1930 年代壓制 Bauhaus 創意視野的德國,可能就是導致今天它全球知名的原因。的確,在 1930 年代後半期,絕大多數 Bauhaus 創辦者都因當時德國的藝術文化倒退而幻想破滅,移民到了美國;他們的才華幾乎立刻就被紐約藝術界認同。1938年,MoMA舉辦了一場完整的 Bauhaus 展覽,鞏固了其在藝術、建築和設計三方面,在現代主義運動的地位。

Kandinsky, Wassily (1866-1944):Soft pressure,1931。俄羅斯,20 世紀。私人收藏。©2019, DeAgostini Picture Library/Scala,Florence。 
塑造世界,塑造未來
Mies van der Rohe, Ludwig (1886-1969):New National Gallery,柏林,德國,1968。主入口區域內部視圖。紐約,Museum of Modern Art(MoMA)。 Mies van der Rohe 檔案館,建築師的禮物。©2019。Digital image,The Museum of Modern Art,New York/Scala, Florence。  

也許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運動誕生一百年,我們如何才能全面檢視 Bauhaus,並從中得到收穫?毫無疑問,當時這所學校及其宣言和作品,都在保守社會中引起了憤怒。

但是,在 Bauhaus 世紀末,我們可以看到 Bauhaus 運動及其學校,並沒有像大眾所言,威脅到此前藝術風格的優雅;也不是一小撮人如何體現他們對現代主義的看法。Bauhaus 在過去、現在和將來,都與豐富的創造力、堅定信念的勇氣,以及同樣重視技術學習技能及原始藝術才華的運動,聯繫在一起。就這些意義而言,它成功觸及了商業生產和文化生活的各方面,並在隨後的藝術運動、各行各業以及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中,都留下了顯著的印記。從我們口袋中的智能手機,到牆壁上的藝術品,以至我們居住的房屋和城市,我們其實都生活在受到 Bauhaus 啟發的世界。

BAUHAUS 的永恆影響

在形式與功能之間,少即是多。La Prairie 的瓶子和容器採用幾何形狀設計和簡約色彩,這些都是受到 Bauhaus 簡潔、俐落線條、抽象形狀,以及純淨醒目色調這些著名風格所啟發,而且顯得和諧共存。標誌產品魚子精華瓊貴面霜 的設計,更是完美體現了這一理念。如果配合昇華配方,相關容器更會配備技術激活設計以提升使用體驗。在其餘情況下,您將能優先體驗低調、簡潔而優雅的設計。

魚子精華瓊貴面霜